本月,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(春江镇)的两个项目将申报省商务厅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定,一旦申报成功,无疑将为整个滨开区的招商注入新的动能。近年来,滨开区招商迅猛发力。据悉,今年滨开区外资到账任务目标为2亿美元,上半年就已完成18877.9万美元,完成了目标任务的94.4%,刷新了“滨江速度”。
“总部经济”做大“蛋糕”
每年12月底,常州滨开区商务局都会预排下一年度的外资到账情况。滨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君印象很深,去年底预排的时候,预计有1.2亿美元的存量,在此基础上,增资8000万美元,完成全年2亿美元的指标,心里还是有底的。
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们直接做大了一块蛋糕。
赵文君说,今年春节前,园区内的一家企业因为有上市需求找到了他们,原本想请他们帮忙解决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,当时,一个念头在赵文君脑中一闪而过:为什么不把盘子做大,直接为企业打造“区域总部”呢?一晃而过的念头,在双方的会议桌上也被一笑而过,然而等到会议结束,赵文君却立刻召集了团队,按区域总部的发展模式,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,把总部注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商务、财务、税务、外汇管理、银行等各方面的问题梳理出来,形成可行的路径。
“方案提交给企业后,被一次性通过,对方说就照你们说的办。”听到这个消息,赵文君正在上海出差,当时那个成就感,别提多激动人心了。企业地区总部的顺利落实,一下子为滨开区带来了6000万美元的增量。在此之后,该企业又追加了1000万美元,“7000万美元,加上原本计划中的1.2亿美元存量,这一来仅上半年就基本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。”
“零地招商”实现突破
赵文君说,一个5000万美元的项目,对每个区来说,都是“香饽饽”,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,单纯靠给空间已经不可持续,相反,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,寻求增量,寻求突破,才是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。
滨开区的探索,始于2017年。当时,一家意大利的公司准备收购园区的一家化工企业,这是一单4000万美元的并购案,但对方初步的想法,是由其设在南通的公司来进行操作。
了解到对方的想法后,赵文君主动沟通,并帮着分析了利弊。而当投资公司的雏形诞生时,对方的第一选择仍然不是常州,而是上海。赵文君并没有放弃,迅速集结了市、区多个关键部门,召开了联席会议,几个小时的讨论下来,对方肯定了“投资公司就设在常州”。时间紧,任务重。当时已是12月底,为了抢抓全年任务,滨开区仅仅花了一天时间,就帮对方完成了在意大利的有关事项办理。跨国企业在滨开区设立投资性总部,这也是滨开区一次历史性突破。
“三个三”引领高质量
近年来,滨开区招商引资秉持“三个三”的招商理念:即招引项目聚焦三个要素——资本、科技与人才;创新招引模式——研发、生产和总部中心“三合一”,在不新增用地的基础上为滨开区带来经济效益;打牢三个基础——环境、服务和政策。据了解,2016—2018年滨开区累计实际到账外资70568.7万美元,三年连续超2亿美元,比重占高新区到账外资近三分之一。
下一步,滨开区的主要招商方向是:将盘活存量与招商引资结合,以存量引增量,以增量活存量,促进企业加速发展;以在滨江地块内的中瑞产业园为载体,大力引进瑞士及欧洲的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企业项目,打造国际合作平台;以滨江国际企业港为载体,争创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军民融合示范园区;围绕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,积极谋划滨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